張寶花,女,1956年5月出生,中共黨員,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北新村村民。張寶花和丈夫是重組家庭,2010年,丈夫不幸得了腦血栓,全家的大小事情都由張寶花來承擔。她把婆婆接到身邊照顧,不管自己怎么忙,日常起居和三餐飲食都照顧的無微不至。兒媳因病于2018年4月去世,面對失去母親的兩個孫女,她主動接到身邊撫養照顧,無論刮風下雨,親自接送孩子們上學,用自己最深的愛和關心滋養她們的心靈。
張寶花是昌平區十三陵鎮北新村社區黨支部的一名黨員,作為一名共產黨人,張寶花深刻認識到和諧共處在家庭中的重要性,作為一個再婚家庭,全家9口人在一起生活,每天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,要想幸?鞓返纳,就得相互包容、相互理解、相互關愛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才能使這個家庭充滿歡聲笑語。
愛在"心中有你"中成長
張寶花的家庭很特殊,夫妻雙方都是各帶一個孩子重新組合的家庭,一兒一女一家4口。她和愛人結婚后孩子還小,夫妻兩人互信互愛,一兒一女相互幫助,有了糾紛及時溝通解決,遇到家庭比較重要的事情,都要召開"家庭民主會",征求大家的意見,妥善做出決定。他們夫妻既是生活的伴侶,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,取長補短,遇到困惑相互開導,把彼此間的共同觀點放在第一位。2010年張寶花愛人因腦血栓造成左手臂失去干活的能力,全家的大小事情,由張寶花獨一人承擔,她沒有怨言,默默的承擔著這一切。愛就是在無私奉獻中愈加濃烈。
相親相愛一家人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結婚后,為了照顧歲數大的婆婆,怕她自己住的孤單,張寶花二話不說把婆婆接到身邊照顧。一天三頓飯不重樣的做,洗衣服打掃衛生,把老人居住的環境收拾的干干凈凈,毫無怨言。她堅持每天都要陪老人聊聊天,不讓老人感到一絲寂寞。說起張寶花婆婆就會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個兒媳婦好。
為了教育好兩個孩子,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艱辛。雖然兒子不是她親生的,但勝似親生骨肉。兒子和兒媳婚后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,兒媳生完孩子后因心腎方面的疾病時常住院治療。兒子上班,家庭的重擔又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。張寶花一邊照顧生病的兒媳,一邊照顧年幼的兩個孩子,常常忙的飯吃不上,覺睡不好。親閨女看到瘦骨如柴的母親心痛的直落淚。在張寶花的悉心照顧下,孩子健康的成長,但兒媳的病情卻一天比一天惡化,2018年4月兒媳因病去世。兒媳的去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,缺失母愛的孩子是可憐的,為了不讓兩個孩子受苦,張寶花又承擔起照顧兩個孫女的重任,無論刮風下雨,每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。孩子在張寶花的呵護下成長,而家庭成員彼此心中的那份愛卻越來越深。
樂于奉獻 ,鄰里和睦
身為一名黨員,樂于奉獻一直是張寶花的人生格言,從2012年開始她一直工作在老年活動中心,不僅要管理好老年活動中心的所有大小事情,而且還要組織舞蹈隊的隊員練習自己編排的舞,每逢節假日她都會給大家帶來一場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,工作這幾年共組織演出20多場。大家紛紛稱贊她:"真是個能人!"。這樣的成績與她辛勤的付出是離不開的。她還是一個熱心腸的老大姐,每當誰家有困難,她都會伸出一雙支援的手為她們解決,鄰里相互融洽。
張寶花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自己的生活,雖然家庭中事事難料,但寬容、理解、包容讓這個家庭開出不凡之花。